願為牛後


自2008年金融危機全球股市創低以來,美股及台股上漲11倍及近五倍,然上證指數卻僅上漲80%,究其原因,成交量下跌及籌碼超供絕對是排名最前的首要影響因素;但也說明,為何大陸國務院會依託新國九條,關閘限供、去蕪存菁、加速上市公司家數合理化。

觀諸美股發展歷程,除關閘限供與去蕪存菁外,上市公司經營理念能否從過往的只想當雞首漸朝亦可成為牛後方向改變,可能也是今天大陸上市公司家數能否儘早合理化的重要驅力。

成交量下跌 籌碼超供

近十多年來,A股上市公司家數年均增長與日均成交金額呈完全背離走勢。按世界交易所聯合會統計數據,紐約及Nasdaq交易所合計上市公司家數比A股多900家,即便加計排名第三的美國交易所家數,亦不過多約2,300家左右。

然而即便A股上市公司家數已占美上市公司總量七成,但A股日均成交金額卻不及美股三成。2023年,A股日均成交1千億美元,同期美股日均成交3,558億美元;在此同時,台上市櫃公司家數近十多年來僅增約500家,但日成交金額卻從新台幣2千億跳增至最高7千多億元。


A股日均成交金額不及美股三成。

反觀同期A股上市公司家數不僅增逾三千家,更見日成交金額從每天人民幣上萬億元,萎縮下滑至7千億元左右。凡此說明,為何自2021年疫後經濟復甦以來,拜熱錢四處流竄之賜,全球股市紛以倍數漲幅回應,卻見A股股價漲幅始終遠落後其他各主要股市。

關閘限供 去蕪存菁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A股上市公司家數從二千到三千、三千到四千家,分歷經六年及四年之久,但從四千到五千三百多家,卻僅用時二年多的時間;為此,去年8月,陸證監會才會宣布階段性收緊IPO節奏;今年4月,國務院才會下發新國九條,加速推動應退盡退的常態化退市新格局。

(一)關閘限供
去年前八月,滬深北三市共受理593家企業IPO申請,受階段性收緊IPO節奏政策影響,今年上半年,一級市場統計數據同比去年全面大跌。不僅新增A股IPO輔導備案企業240家、同比下滑36.34%;新受理IPO申請企業32家、同比下滑94.58%;就連上市審議方面,亦僅31家企業上會審核,同比去年大幅下滑85%。

另今年上半年上會審議31家企業中,二家上會前取消,實際上會29家;其中,27家順利過會、一家緩議、一家否准;但值注意的是,表面上今年上半年的過會率看似高達93.1%;但若加計近300家的IPO終止,上半年IPO真實過會率才僅8.28%。

受此影響,上周五止,IPO堰塞湖家數已從近千家大幅下滑至387家,此前IPO申請家數的超募與浮濫似已成歷史。

(二)去蕪存菁
自1990年深交所及上交所開業迄今,A股共歷經33年頭,累計5,620家公司上市、合計募資人民幣5.455萬億元;但在此超5,600家上市公司IPO期間,同期退市上市公司才僅254家,占全部IPO公司比例4.49%,且逾半以上係近五年左右時間才開始密集退市。


深圳證券交易所。

然而,值得欣慰的是,新國九條頒布剛滿三個月,就有超100家公司披星戴帽(股票名稱前被加註記號代表有退市風險)。Wind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14家上市公司確定退市;另20家以上公司被鎖定極有可能退市,且有近60家公司依舊披星戴帽,未能完全擺脫退市警報風險。

凡此說明,自新國九條頒布以來,A股已確實跟上美股,小市值及披露資訊不足等財務類與交易類強制退市標準。無可諱言的,比起上述強制退市制度,併購與重組才是近三十年來美上市公司家數得以大幅減少的首要關鍵影響因素。

開啟願為牛後的市場新氣象

比起A股近十年來上市公司家數的大幅增長,美上市公司家數反從1996年,以年減3.78%(年均退市率比A股高近30倍)方式逐步拉近與A股上市公司家數差距;這其間,併購與重組已無疑成為美上市公司家數大幅減少首要關鍵因素。

數據顯示,2000至2021年,美股因併購而退市上市公司家數至少5,600家;且單近五年紐約及Nasdaq交易所合計1,800家退市上市公司中,就有超60%是因為併購與重組而退市。

寧為雞首不願牛後,一直是華人企業家創業所熱衷追求的信念,也因此即便碰到增長瓶頸與經營困難,也絕不想壯士斷腕、依託併購與重組,退居扮演純股東角色;這也說明,為何華人社會始終以中小企業為主?為何華人資本市場很難像歐美一樣,藉由併購與重組去培養更多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企業。

基此,收緊IPO節奏與常態化退市格局,確實是引領A股一級市場正常化發展非常重要的關鍵因素,但觀諸美資本市場發展歷程,開啟A股市場願為牛後的市場新氣象,也絕對是A股市場正常化發展,最後與最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

上一篇正面看待消費稅改革
下一篇美聯儲降息步履確實走的有點蹣跚